(相关资料图)
走进甲秀南路垃圾转运处理站,前端垃圾转运车辆有序进站,2名安全员正在对垃圾倒料口进行安全隐患检查,另一边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倒料口的垃圾进行填充、压缩、装载,各项工作有序进行。
据了解, 2020年,南明区在用垃圾中转站28座,其中花果园5号站、曹坝冲转运站为临时站点,其余转运站均为小站,平均单座日处置能力为40吨左右。
“南明区原有28座转运站,多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,除7座使用水平移动式压缩设备外,其余均使用老式垂直压缩设备或航吊设备,普遍存在设备老旧、垃圾处理效率低、处置能力不足、布局分散、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。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科高政恺介绍,为彻底解决垃圾中转问题,2022年,南明区以建设生态环保、高效可行的收集、转运体系为目的,通过实施“南明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及基础配套项目”,建设红岩(宝福山)、摆郎、甲秀南路三座大型垃圾中转站。
红岩垃圾分类分拣中心。
2022年10月中旬,南明区红岩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完成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,日处理垃圾量约600吨;2023年3月中旬,南明区摆郎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完成验收投入试运行,日处理垃圾量约300吨;2023年7月上旬,贵州省首个半地埋式设计的中大型垃圾转运站——甲秀南路垃圾转运处理站完成验收投入试运行,设计日处理垃圾量200吨。目前,南明区已全面完成新建3座大型垃圾中转站工作。
摆郎垃圾分类分拣中心。
“据测算,南明区现有垃圾处理站(分类分拣中心)日处置规模可达1200吨以上,可实现对全区20个乡、街道(除永乐外)的生活垃圾转运处置,形成‘一区三站’的整体运行格局。“高政恺说,除三座转运站外,相关部门因地制宜,综合考虑辖区区域特点、人口、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,有序推进湿垃圾(厨余垃圾)处理设施建设,2020年,建成投用小柴神厨余垃圾处置项目,2023年4月,建成投用永乐乡厨余垃圾处置项目。
甲秀南路垃圾转运处理站。
此外,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专业化水平,南明区不断建立完善与垃圾分类、回收运输体系相衔接可共享的废旧物资回收运行管理体系,积极培育多元化回收主体,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。目前,全区共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(有资质证照)共计95个。
随着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的不断完备,全区生活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。下一步,南明区将继续坚持政府引导、企业投入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,全面强化已建成垃圾转运站(分类分拣中心)管理水平,鼓励回收企业与物业企业、环卫企业等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,畅通回收利用渠道形成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条,不断健全南明区生活垃圾全流程处置体系,改善全区人居环境,提升城市品质。(文/图 杨柱)
标签: